新闻动态

洪嘉振团队:心系学生不断地进步的理论力学教学团队

时间: 2024-07-05 05:08:02 |   作者: 企业动态

 

  理论力学课程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类课程。这是几代理论力学课程教师多年来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秉承优良教风,默默耕耘的成果。

  ■《理论力学》作为一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每年有上千名学生。早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洪嘉振教授就开始探索新世纪的大学教育之路,并思考怎么样在这样的平台上为教书育人更好地做出贡献。洪嘉振教授认为,教师与学生最密切的交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的环节。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需通过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掌握足够的技能并准备好,以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教书育人不是一个人的事,教学团队的发展也需要更加多教师共同参与和配合。在洪嘉振的引导与努力下,一个面向新世纪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队伍形成了。2009年,洪嘉振教授领导的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该团队已延伸到材料力学与流体力学课程领域。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学科“一般力学”的学科带头人,洪嘉振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我国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方面的知名学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他完成了近60万字专著的——《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该专著作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研究生推荐教材于1999年9月由高教出版社出版,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至今仍为国内涉及该领域的研究生与工程技术人员首选参考书之一。此外,他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4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5项、横向航天领域科研项目20余项。

  作为一般力学学科的领军人物,洪嘉振教授多次连任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空间及运动体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与计算力学学报副主编等,为组织与推动我们国家多体系统动力学学科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洪嘉振教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在科研方面的贡献固然重要,但更有义务有责任将他的知识与研究方法传承给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其意义将是无限的。在本科教学中,他利用一切机会教导学生: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除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相关知识外,更重要的需具备对事业的责任心、克服困难的毅力与科学的道德。他以自己的工作经历,教导学生怎么来面对人生,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研究生,他用自己的学术品格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他总是积极努力配合学校教育学生以大局为重,认清大是大非。对有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他设法提供一切可能的经济资助,帮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在学生眼中,洪嘉振是出名的严师,同时也是希望与其进行交流的可信朋友。

  洪嘉振教授有长达20多年的高血压史。多年来,他每年主动承担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任务大于2个人的工作量。一边是繁重的工作,一边是身体的透支,长期的超负荷状态使他心脏严重缺血缺氧,带上了心脏起搏器。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深谙国家的发展的时机与挑战,珍惜每分每秒努力拼搏。从教以来,他的多名研究生已经成长为高校院系的领导或研究单位科研骨干,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

  2013年6月,“国际档案日”暨第七届上海市档案馆日宣传月活动——“洪嘉振教授文献实物捐赠展”在上海交通大学老图书馆举办。洪嘉振将他从教三十余年积累的50余件文献实物悉数捐出,包括各类证书、奖章、教材等。这些实物是洪嘉振教授长期扎根教学、心系学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爱为魂”学术造诣和品格魅力的最好诠释。

  今年73岁高龄的洪嘉振教授,还坚持站在《理论力学》课程的讲台上。每当课程结束,听到学生由衷的掌声,是他最感欣慰的时刻。

  洪嘉振深切感受到,教师拿什么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何种方式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师应该长期思考的问题和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了,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并为学生树立严谨治学、从事科学实践的榜样。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十一五”“十二五”与“十三五”各项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下,理论力学团队在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洪嘉振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先后主持教育部的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3项。早在2003年他主持的理论力学课程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面对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的目标,洪嘉振教授提出了工科理论力学教学“一个基础、两个支柱与三个培养”的新模式:一个基础指强化理论力学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理解;两个支柱是让学生掌握理论力学传统研究方法与当代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力学学习实现对学生三个能力的培养,即针对研究对象具有正确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根据力学模型能利用两种方法处理理论力学问题的能力,掌握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一个基础、两个支柱与三个培养”模式成为中国理论力学课程公认的“新体系”。

  洪嘉振教授还主持了“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开发与出版了辅助教学软件《理论力学问题求解器》,这一软件改变了传统工科理论力学教学的方法,是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本科教学的典范。

  长达近20年的建设,上海交大理论力学课程已成为国内教学资源最完善的课程之一。理论力学团队对教学的毫无保留投入和不懈努力的精神品质也深深影响着学生,使其饮水思源、感念至深。2017年,理论力学教学团队获得了上海交大首届“教书育人奖”集体一等奖。

07-05